晴空下,空地上豎起了小柱子,長長的紗線環(huán)繞在每根柱子上,女人穿著百褶裙,飄在其間,看了,就像是一幅抒情的風景畫
聚在一起的白褲瑤男女們等待著晾曬盛會的開始
白褲瑤女人身上最惹眼的,是衣服背后那一枚枚象征著古老王權的方印紋樣
晾曬盛景。白褲瑤女人衣上的神秘之藍,就是這樣經過蠟染晾曬而成的
打開女人的裙子,就像蝴蝶張開了翅膀
女人在潺潺溪流的大青石上晾好衣裙后,會在溪水中嬉戲
蝶翼與放在女人背后的懷念
從上世紀90年代起,我連續(xù)十多年背上行囊進出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南丹縣的白褲瑤聚居地。那里的白褲瑤受地理、生產力等因素的發(fā)展制約,至今仍保持著相對原始的生產、生活方式,在外人看來,就像一個美麗的謎。
白褲瑤女人勤快的名聲,早就傳遍了山里山外。祖祖輩輩,人們所用的布料,所穿著的衣衫褲子,無不是白褲瑤女人自己種、自己紡、自己織、自己縫、自己畫、自己染和自己繡出來的。
白褲瑤女人體態(tài)婀娜。這婀娜既來自于她們風擺楊柳般的百褶裙,也來自身上前后兩片的夏衣。夏衣,黑色的調子,沒領,沒袖,前面是一塊和肩膀寬度相等的正方形素布,后面則是用蠶絲布來制作的裙邊土布,上面繪滿了蠟染和花繡圖案。用漿染土布縫制成的百褶裙上,布滿了手繪而成的彩色圖案。其最復雜的工序,一是借粘膏樹汁憑空勾畫,二是用花線依著粘膏樹汁描過的隱約印痕,一點一點地挑繡出彩色圖紋來。做好一條裙子,往往需要花上女人們半年的時間。
女人們不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畫家,但她們早就把要畫的東西放在心里面了,那是一種自然天成的本事,什么時候需要,就直接從心里面拿出來。
白褲瑤女人身上最惹眼的,除了百褶裙,還有她們衣服背后那一個個大大的方形圖案。傳說900年前,白褲瑤首領有一方皇帝賜給的權印,被女婿以哄孫子為借口,借走并用假印調了包,瑤族人因此被趕進山里,過起了少田缺水的游耕生活。為了告誡子孫不要忘記因為喪失權力而導致苦難的教訓,從此,白褲瑤就在女人的馬鞍衣后面,繡上了一個形狀像首領印一樣的彩色方塊圖案。這是一種紀念,也是一種懷念。裙擺拂過落葉,一如群蝶穿越花叢。
女人們喜歡在草地上曬裙子,其景象壯觀;而溪流潺潺的大青石上,也是女人們經常曬裙子的地方。她們把頭發(fā)解下來,把繡花褂也解下來,開始洗頭、洗裙子,頭發(fā)一甩一甩,一串串水珠閃爍在太陽底下。她們會讓裙子平攤在光滑的青石面上,靜靜地吸納陽光,自己只管和溪水親近。直到裙子干了,有陽光的香味了,才將衣裙一一套回身上,裊裊娜娜地回去。
莊子說過:“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?!泵鎸ι衩刂{和出于藍的樸素青黑,沒人可以無動于衷。